"大田寮"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相關頁面)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1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導覽條}}
+
{{導覽條1|地名}}
 +
[[檔案:五虎崗-第四崗1.png|500px|thumb|{{檔案:五虎崗-第四崗1.png}}]]
 +
[[檔案:觀音山麓8.jpg|500px|thumb|{{檔案:觀音山麓8.jpg}}]]
  
 
==簡介==
 
==簡介==
  現在範圍大概是[[淡江大學]]的校地和學生在校外用餐和在校外租屋的區域。
+
  [[大田寮]]指的是[[淡水]]境內,因火山熔岩流所形成的[[五虎崗]]中的第四崗,為現今[[淡江大學]]校地所在處,兩側谷地則為淡水新興市區。從蔡坤煌醫師拍攝的老照片可以看出,早期的大田寮是一大片稻田景象,而現今一般淡江學生所稱的[[大田寮]],則僅指淡江校外環繞運動場至後門公車站一帶用餐和校外租屋的區域。
  
  1953年經[[淡水]]熱心人士捐錢捐地築橋造路,方立[[淡江大學]]於今[[大田寮]]校地。該校並興建此美侖美奐的宮燈大道和宮殿式校舍,為淡水添一勝景,尤其杜鵑花開時美不勝收,每逢假日遊人如織。近年來又有活動中心,驚聲大樓、[[海事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建立,更為此增色不少。另外,[[大田寮]]也是[[五虎崗|五虎山崗]]第三崗之範圍,[[淡水]]是山城河港,今天的淡水鎮內、昔日的滬尾莊,是由大屯山山麓自西而東、一路伸展而下淡水河岸,形成山水錯落的五座山崙之形勢,此即近年來學術界所稱的「[[五虎崗]]」,為[[淡水]]最主要聚落。
+
  [[淡江大學]]現今所在的校地,是[[1953年]]時因[[淡水]]的仕紳希望學校可以留在[[淡水]],且在經過三七五減租運動後擁有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在1952年成立了「淡江英專永久校舍建校贊助委員會」,進行募款建校工作,最後募得十二萬元,買下蘆洲人蔡九群在大田寮十二餘甲的土地,共計三萬零二百八十一坪,於[[1953年]]三月十二日贈送予英專作為建校用地,當天並在其地植樹以紀念。九月,委員會再繼續奔走,將購地剩餘的四萬元捐款,請求校地到火車站途中的農民捐地,修築了今[[英專路]]和克難坡。
 +
 
 +
  最後,淡江中學也出了三十萬元供英專安遷之用,最後在1957年七月完成遷到大田寮校地。捐錢捐地、築橋造路,方將[[淡江大學]]前身[[淡江英專]]由真理街遷至[[大田寮]]現址,該校並興建美侖美奐的宮燈大道和宮殿式校舍,為淡水添一勝景,尤其杜鵑花開時美不勝收,每逢假日遊人如織。近年來又有活動中心,驚聲大樓、[[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海事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建立,更為此增色不少。
 +
 
 +
  [[大田寮]]位於[[五虎崗]]第四崗之範圍,[[淡水八景]]之一「'''黌岡遠眺'''」就是由此瞭望淡水的[[觀音山]]與[[淡水河]]。[[淡水]]是山城河港,今日的淡水區、昔日的淡水鎮或滬尾莊,是由[[大屯山]]山麓自西而東、一路伸展而下淡水河岸,形成山水錯落的五座山崙之形勢,此即近年來學術界所稱的「[[五虎崗]]」,為[[淡水]]最主要聚落。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五虎崗]]
+
*[[五虎崗]]
:*[[大田寮遺址]]
+
*[[大田寮遺址]]
 +
*[[淡江大學]]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
*[http://www.sanxiecheng.com.tw/tpl-his1.php 水分三色山分五重--地理]
 +
 +
[[分類:聚落]]

於 2021年2月1日 (一) 00:18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地名
圖檔簡述:淡水五虎崗第四崗大田寮地區空拍影像。
拍攝日期:2015-06-03
拍攝地點:淡水
所有人:淡水維基館
攝影者:FLYing 福倈鷹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圖檔描述:遠山與稻田環繞的淡江大學。前面是今大田寮,一點都沒有像今天大學城環繞的窒息感,曾叫「淡江文理學院」,而老一輩的鎮民都叫它「英專」,那是淡大的歷史發展和鎮民互動關係的寫照。
攝影者:蔡坤煌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大田寮指的是淡水境內,因火山熔岩流所形成的五虎崗中的第四崗,為現今淡江大學校地所在處,兩側谷地則為淡水新興市區。從蔡坤煌醫師拍攝的老照片可以看出,早期的大田寮是一大片稻田景象,而現今一般淡江學生所稱的大田寮,則僅指淡江校外環繞運動場至後門公車站一帶用餐和校外租屋的區域。

  淡江大學現今所在的校地,是1953年時因淡水的仕紳希望學校可以留在淡水,且在經過三七五減租運動後擁有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在1952年成立了「淡江英專永久校舍建校贊助委員會」,進行募款建校工作,最後募得十二萬元,買下蘆洲人蔡九群在大田寮十二餘甲的土地,共計三萬零二百八十一坪,於1953年三月十二日贈送予英專作為建校用地,當天並在其地植樹以紀念。九月,委員會再繼續奔走,將購地剩餘的四萬元捐款,請求校地到火車站途中的農民捐地,修築了今英專路和克難坡。

  最後,淡江中學也出了三十萬元供英專安遷之用,最後在1957年七月完成遷到大田寮校地。捐錢捐地、築橋造路,方將淡江大學前身淡江英專由真理街遷至大田寮現址,該校並興建美侖美奐的宮燈大道和宮殿式校舍,為淡水添一勝景,尤其杜鵑花開時美不勝收,每逢假日遊人如織。近年來又有活動中心,驚聲大樓、海事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建立,更為此增色不少。

  大田寮位於五虎崗第四崗之範圍,淡水八景之一「黌岡遠眺」就是由此瞭望淡水的觀音山淡水河淡水是山城河港,今日的淡水區、昔日的淡水鎮或滬尾莊,是由大屯山山麓自西而東、一路伸展而下淡水河岸,形成山水錯落的五座山崙之形勢,此即近年來學術界所稱的「五虎崗」,為淡水最主要聚落。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