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崙砲台"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歷史)
(歷史)
行 10: 行 10:
  
 
==歷史==
 
==歷史==
[[大武崙砲台]]建成前,[[大武崙]]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在清代時期早已有駐軍,例如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和1884年的[[清法戰爭]]兩場戰役時,為了防堵英軍和法軍入侵台灣,對當時對清代有很大的貢獻,可見大武崙在防守上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大武崙砲台於1900年(日明治33年)月開始動工,一直到1902年(日明治35年)1月完工,而在1938年(日昭和13年)3月被正式除籍。
+
[[大武崙砲台]]建成前,大武崙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在清代時期早已有駐軍,例如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和1884年的[[清法戰爭]]兩場戰役時,為了防堵英軍和法軍入侵台灣,對當時對清代有很大的貢獻,可見大武崙在防守上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大武崙砲台於1900年(日明治33年)月開始動工,一直到1902年(日明治35年)1月完工,而在1938年(日昭和13年)3月被正式除籍。
  
 
一直到1985年(民國74年)時,砲台的防衛功用漸漸停止,被我國認定為第二級古蹟。此後政府也有委託民間做古蹟修復的工作,像是1989年(民國78年)的《第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修復計畫》,也開始陸陸續續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砲台古蹟的考古、調查及研究報告等等,都為其更增添了許多豐富的歷史色彩。
 
一直到1985年(民國74年)時,砲台的防衛功用漸漸停止,被我國認定為第二級古蹟。此後政府也有委託民間做古蹟修復的工作,像是1989年(民國78年)的《第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修復計畫》,也開始陸陸續續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砲台古蹟的考古、調查及研究報告等等,都為其更增添了許多豐富的歷史色彩。

於 2021年11月15日 (一) 11:08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基隆 > 古蹟

  • 影片描述:大武崙砲台簡介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大武崙砲台,是台灣的國定二級古蹟,早在1902年(日明治35年)1月完工,基隆歷史上最早完成的砲台。砲台坐落於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邊,由於所屬地勢在山頂,是以往基隆與淡水的水陸必經之路,也是重要的軍事戰略之地,曾在清代時參與過鴉片戰爭及清法戰爭

其建築結構分為三部分,分別為營房區、砲盤區和稜堡外垣;而營房區可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個是在山壁上鑿出類似洞窟的營舍,不僅方便之外,更重要的是還具有避彈的功用。而另一個長方形營房,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後,屋頂已經倒塌,只剩下屹立不搖的石牆跟拱型的門窗;另外,砲盤區也分為兩部分,各有兩門大砲,分別面向西北及西南方;稜堡外垣是大武崙砲台最具特色的部分,由馬道和子牆組成,環繞在砲台的周圍。

此區區域幽靜,擁有多樣林木可供欣賞。向下眺望也可發現屬於北海岸的獨特景緻,秀麗風光盡收眼底,值得您跟親朋好友一同觀景、談心,享受此地濃厚風情。

歷史

大武崙砲台建成前,大武崙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在清代時期早已有駐軍,例如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和1884年的清法戰爭兩場戰役時,為了防堵英軍和法軍入侵台灣,對當時對清代有很大的貢獻,可見大武崙在防守上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大武崙砲台於1900年(日明治33年)月開始動工,一直到1902年(日明治35年)1月完工,而在1938年(日昭和13年)3月被正式除籍。

一直到1985年(民國74年)時,砲台的防衛功用漸漸停止,被我國認定為第二級古蹟。此後政府也有委託民間做古蹟修復的工作,像是1989年(民國78年)的《第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修復計畫》,也開始陸陸續續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砲台古蹟的考古、調查及研究報告等等,都為其更增添了許多豐富的歷史色彩。

景點資訊

交通資訊

1.大眾運輸

基隆市公車509號→「情人湖站」→步行15分鐘
基隆市公車505號/基隆客運790、862號→「情人湖路口站」→沿基金一路208巷步行約30至40分鐘

2.自行開車

由八堵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沿麥金公路往金山方向前行,接上基金公路(2號省道)續行,經過外寮站牌旁有一岔路,為基金一路208巷,由此路至情人湖步徑入口。步徑的入口處可見農場的米色小木屋,由木屋前轉朝東邊的碎石路前行,約1.3公里可遇岔路,取左泥土路行約3分鐘可抵達
  • 停車資訊:預估可停放25輛小型車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