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大事記"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治時期(1683-1895))
(史前時代)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0 次修訂)
行 1: 行 1:
  
 
==史前時代==
 
==史前時代==
*芝山岩遺址
+
*[[芝山岩遺址]]
 +
 
 
==明鄭時期(1662-1683)==
 
==明鄭時期(1662-1683)==
  
*[[1633年]]
+
*[[士林/1633年]]
{{:1633年}}
+
{{:士林/1633年}}
  
*[[1642年]]
+
*[[士林/1664年]]
{{:1642年}}
+
{{:士林/1664年}}
  
*[[1642-1662年]]
+
==清治時期(1683-1895)==
{{:1642-1662年}}
+
*[[士林/1684年]]
 +
{{:士林/1684年}}
  
*[[1664年]]
+
*[[士林/1720年]]
{{:1664年}}
+
{{:士林/1720年}}
  
==清治時期(1683-1895)==
+
*[[士林/1722年]]
*[[1684年]]
+
{{:士林/1722年}}
{{:1684年}}
 
*[[1694年]]
 
{{:1694年}}
 
*[[1697年]]
 
{{:1697年}}
 
*[[1703年]]
 
{{:1703年}}
 
*[[1714年]]
 
{{:1714年}}
 
*[[1720年]]
 
{{:1720年}}
 
  
*[[1722年]]
+
*[[士林/1723年]]
{{:1722年}}
+
{{:士林/1723年}}
  
*[[1723年]]
+
*[[士林/1727年]]
{{:1723年}}
+
{{:士林/1727年}}
  
*[[1727年]]
+
*[[士林/1737年]]
{{:1727年}}
+
{{:士林/1737年}}
  
*[[1737年]]
+
*[[士林/1741年]]
{{:1737年}}
+
{{:士林/1741年}}
  
*[[1741年]]
+
*[[士林/1746年]]
{{:1741年}}
+
{{:士林/1746年}}
  
*[[1746年]]
+
*[[士林/1751年]]
{{:1746年}}
+
{{:士林/1751年}}
  
*[[1751年]]
+
*[[士林/1752年]]
{{:1751年}}
+
{{:士林/1752年}}
  
*[[1752年]]
+
*[[士林/1764年]]
{{:1752年}}
+
{{:士林/1764年}}
  
*[[1764年]]
+
*[[士林/1773年]]
{{:1764年}}
+
{{:士林/1773年}}
  
*[[1773年]]
+
*[[士林/1780年]]
{{:1773年}}
+
{{:士林/1780年}}
  
*[[1780年]]
+
*[[士林/1803年]]
{{:1780年}}
+
{{:士林/1803年}}
  
*[[1803年]]
+
*[[士林/1805年]]
{{:1803年}}
+
{{:士林/1805年}}
  
*[[1805年]]
+
*[[士林/1860年]]
{{:1805年}}
+
{{:士林/1860年}}
  
*[[1875年]]
+
*[[士林/1875年]]
{{:1875年}}
+
{{:士林/1875年}}
  
*[[1879年]]
+
*[[士林/1879年]]
{{:1879年}}
+
{{:士林/1879年}}
  
*[[1887年]]
+
*[[士林/1887年]]
{{:1887年}}
+
{{:士林/1887年}}
  
 
==日治時期(1895-1945)==
 
==日治時期(1895-1945)==
*清代光緒21年/日本明治28年(1895年)日本據台,設三縣一廳,改台北府置台北縣,時士林隸屬於台北縣芝蘭一堡及大加蚋堡之一部分。
+
*[[1895年]]
 +
{{:1895年}}
  
*清代光緒21年/日本明治28年7月16日(1895年)伊澤修二和六氏先生,至9月20日止,共招收21名台籍學生,在惠濟宮內傳習日語,命名為「芝山巖學堂」,是日人在台教育機構之濫觴。
+
*[[士林/1895年]]
 +
{{:士林/1895年}}
  
*清代光緒22年/日本明治29年(1896年)日人粟野傳之丞在士林發現芝山巖遺址,為台灣考古史上最早被發現的史前遺址。
+
*[[1896年]]
 +
{{:1896年}}
  
*清代光緒23年(1897年)[[士林]]此名稱正式出現,原由為當時士林區普設私塾、社學、義塾,文風鼎盛,遂以「士子如林」而改稱。
+
*[[士林/1896年]]
 +
{{:士林/1896年}}
  
*清代光緒24年(1898年)改隸台北辦務署。*
+
*[[1897年]]
 +
{{:1897年}}
  
*清代光緒27年(1901年)廢縣置廳,隸台北廳士林支廳。
+
*[[士林/1897年]]
 +
{{:士林/1897年}}
  
*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支廳下置區署,隸士林、社子及和尚洲三區。
+
*[[1898年]]
 +
{{:1898年}}
 +
 
 +
*[[士林/1898年]]
 +
{{:士林/1898年}}
 +
 
 +
*[[1901年]]
 +
{{:1901年}}
 +
 
 +
*[[士林/1901年]]
 +
{{:士林/1901年}}
 +
*[[1909年]]
 +
{{:1909年}}
 +
*[[士林/1909年]]
 +
{{:士林/1909年}}
  
 
==中華民國時期(1945-至今)==
 
==中華民國時期(1945-至今)==
*民國8年/大正8年9月22日(1919年)在八芝蘭街的西北方下樹林成立「台灣製紙株式會社」即後來之士林紙廠。
+
*[[1919年]]
 +
{{:1919年}}
 +
*[[士林/1919年]]
 +
{{:士林/1919年}}
 +
 
 +
*[[1920年]]
 +
{{:1920年}}
  
*民國9年/大正9年9月1日(1920年)台灣總督府頒府令92號:自10月1日起,將「八芝蘭」改為「士林」,隸台北州七星郡八芝蘭庄役場。雙溪庄亦併入士林庄。
+
*[[士林/1920年]]
 +
{{:士林/1920年}}
 +
*[[1921年]]
 +
{{:1921年}}
 +
*[[士林/1921年]]
 +
{{:士林/1921年}}
  
*民國9年/大正9年11月(1920年),廢廳置州,州下設郡,郡下設街、庄。本地區隸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
+
*[[1930年]]
 +
{{:1930年}}
  
*民國10年/大正10年(1921年)「八芝蘭學校」改名為「士林公學校」。
+
*[[士林/1930年]]
 +
{{:士林/1930年}}
  
*民國19年/昭和5年(1930年)成立士林圖書館。
+
*[[1933年]]
 +
{{:1933年}}
  
*民國22年/昭和8年(1933年)日人於士林三角埔(現中山北路7段)東方山坡處興建媽祖(天上聖母)廟,並創立「天母教」,後來此地就以天母為名迄今。
+
*[[士林/1933年]]
 +
{{:士林/1933年}}
  
*民國22年/昭和8年12月20日(1933年)革庄為士林街。
+
*[[1935年]]
 +
{{:1935年}}
  
*民國24年/昭和10年(1935年)發現社子遺址。
+
*[[士林/1935年]]
 +
{{:士林/1935年}}
  
*民國25年/昭和11年2月(1936年)合併七星郡所轄之八芝蘭、內湖、南港及社子等各水利組合,成立七星水利組合,灌溉基隆河 北岸,包括台北市北投、士林、內湖、南港四區及台北縣汐止鎮。
+
*[[1936年]]
 +
{{:1936年}}
  
*民國27年/昭和13年(1938年)成立士林區第一家戲院,「士林戲院」。日人為擴建神社,發現「劍潭貝塚」。
+
*[[士林/1936年]]
 +
{{:士林/1936年}}
  
*民國34年(1945年)台灣光復,廢街為士林鎮,隸台北縣七星區。
+
*[[1938年]]
 +
{{:1938年}}
  
*民國35年(1946年)成立台北縣政府,改9郡為9區。士林隸屬台北縣七星區士林鎮。
+
*[[士林/1938年]]
 +
{{:士林/1938年}}
  
*民國36年1月(1947年)廢七星區,改隸淡水區。
+
*[[1945年]]
 +
{{:19454年}}
  
*民國36年7月14日(1947年)歸陽明山管理局管轄。
+
*[[士林/1945年]]
 +
{{:士林/19454年}}
  
*民國38年5月1日(1949年)美軍顧問團總部於天母成立。
+
*[[1946年]]
 +
{{:1946年}}
 +
 +
*[[士林/1946年]]
 +
{{:士林/1946年}}
  
*民國38年8月14日(1949年)前總統蔣介石定居士林,為此將士林、北投兩鎮併為草山管理局特別行政區。
+
*[[1947年]]
 +
{{:1947年}}
  
*民國39年5月(1950年)蔣介石夫婦遷入士林官邸。
+
*[[士林/1947年]]
 +
{{:士林/1947年}}
  
*民國39年12月(1950年)草山管理局改為陽明山管理局。
+
*[[1949年]]
 +
{{:1949年}}
  
*民國45年11月19日(1956年)成立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
*[[士林/1949年]]
 +
{{:士林/1949年}}
  
*民國47年(1958年)三玉、芝山及蘭雅里合稱天母。
+
*[[1950年]]
 +
{{:1950年}}
  
*民國54年4月11日(1965年)故宮博物院於外雙溪落成。
+
*[[士林/1950年]]
 +
{{:士林/1950年}}
  
*民國56年7月1日(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
+
*[[1956年]]
 +
{{:1956年}}
  
*民國57年7月1日(1968年)劃併臺北市,將士林鎮改為士林區,成為本巿16行政區之一,其行政業務仍授權陽明山管理局處理。
+
*[[士林/1956年]]
 +
{{:士林/1956年}}
  
*民國63年1月(1974年)陽明山管理局裁撤,士林區地方行政業務始歸由臺北市政府直接管轄。
+
*[[1958年]]
 +
{{:1958年}}
  
*民國66年2月15日(1977年)建置重陽橋,連結士林與三重。
+
*[[士林/1958年]]
 +
{{:士林/1958年}}
  
*民國68年10月21日(1979年)圓山文化芝山岩巖遺址出土一具3000年前的人骨、陶器與石器碎片。
+
*[[1965年]]
 +
{{:1965年}}
  
*民國72年5月20日(1983年)張大千紀念館成立。
 
  
*民國74年(198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
+
*[[士林/1965年]]
 +
{{:士林/1965年}}
  
*民國74年5月28日(1985年)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成立。
+
*[[1967年]]
 +
{{:1967年}}
  
*民國74年8月19日(1985年)士林慈誠宮、芝山岩西隘門與惠濟宮評定列為國家3級古蹟。
+
*[[1968年]]
 +
{{:1968年}}
  
*民國79年3月12日(1990年)本巿第4期行政區域調整將原屬本區洲美里劃歸北投區;另將原中山區福樂里、康寧里、明勝里、劍潭里(部份)併入本區,現為本市12行政區之一。
+
*[[1974年]]
 +
{{:1974年}}
  
*民國79年12月30日(1990年)重陽大橋正式通車。
+
*[[1977年]]
 +
{{:1977年}}
  
*民國81年1月6日(1992年)錢穆紀念館(及今錢穆故居)成立。
+
*[[1979年]]
 +
{{:1979年}}
  
*民國81年10月27日(1992年)捷運淡水線士林站完工。
+
*[[1983年]]
 +
{{:1983年}}
  
*民國83年3月28日(1992年)捷運淡水線開通。
+
*[[1985年]]
 +
{{:1985年}}
  
*民國83年6月9日(1992年)國內第一座原住民博物館「順益原住民博物館」正式成立。
+
*[[1990年]]
 +
{{:1990年}}
  
*民國85年6月(1996年)士林官邸由臺市府收回,並供市民使用。
+
*[[1992年]]
 +
{{:1992年}}
  
*民國85年11月7日(1996年)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成立。
+
*[[1996年]]
 +
{{:1996年}}
  
*民國85年(1996年)政府評定芝山巖文化史蹟公園為臺灣首座文化史蹟公園。
+
*[[1998年]]
 +
{{:1998年}}
  
*民國87年3月27日(1998年)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營運。
+
*[[2000年]]
 +
{{:2000年}}
  
*民國89年12月7日(2000年)芝山岩出土2500~3000年間的圓山時期人類遺骨。
+
*[[2002年]]
 +
{{:2002年}}
  
*民國91年10月13日(2002年)士林夜市結束營業,539個攤位遷往劍潭捷運站對面之臨時攤棚。11月25日遷往基河路與承德路路口之士林臨時夜市。
+
*[[2003年]]
 +
{{:2003年}}
  
*民國92年1月26日(2003年)臺灣首座兒童美術館於天母成立。
 
  
*民國95年12月1日(2006年)士林公民會館開幕。
+
*[[2006年]]
 +
{{:2006年}}

於 2020年7月29日 (三) 14:24 的最新修訂

史前時代[編輯]

明鄭時期(1662-1683)[編輯]

明代崇禎6年
明永曆18年

清治時期(1683-1895)[編輯]

清康熙五十九年
清康熙六十一年
  • 黃淑璥所撰,《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中,在地方行政區中,有一名叫「芝蘭一堡」者。該書中亦載有「八芝蓮」地名。
清雍正五年
  • 因四周森林盛產野生蘭花,而有蘭林街之稱。
清乾隆二年
清乾隆十一年
清乾隆十七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
清乾隆三十八年

士林/1780年

清嘉慶八年
  • 淡水廳同知胡應魁巡視蘭林街看到山峰蒼翠,川水澄澈慨然曰:「宛如入芝蘭之室,堪稱名勝之區。」命頭人吳奮揚等把蘭林街改稱為「芝蘭街」,此為芝蘭之名由來
清嘉慶十年
  • 地方文人選芝蘭地名勝八景:「賦詩一曰芝山獨峙,二曰蘭港雙橋,三曰竹林石室,四曰石壁漁舟,五曰番井沸泉,六曰猿洞桃花,七曰磺溪吼雨,八曰屯山積雪。鄉人始稱古早芝蘭為『八芝蘭』」。
清咸豐10年。
  • 潘永清等人發現南下樹林一帶地勢較高,於是遷村。八芝蘭新街成一長方形的城市,以慈諴宮為中心,四面設有街道。即今日之大東路 、大西路、大南路及大北路。兩街之交叉點設有隘門,開鑿掘山子腳圳與福德圳兩條運河,均具防盜之用。
  • 士林時屬淡水縣芝蘭一堡。
清光緒5年。

漢人於雙溪流域雙溪庄

清光緒13年。

日治時期(1895-1945)[編輯]

日本明治28年;清光緒21年;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
  • 依照《馬關條約》,清帝國割臺澎列島予日本,臺灣進入日治時期。
  • 6月,日軍由基隆滬尾,入海關署,設立淡水事務所
  • 10月(農曆9月9日重陽節),孫中山領導興中會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因事跡洩漏而失敗。
  • 12月,臺北設立無線電通信,由臺北、淡水通信所辦民間電報收發。
  • 淡水富商李貽和開始動工興建紅樓,於四年後(1899年)落成。
  • 設立淡水電信局


日本明治28年清光緒21年;台灣民主國永清元年。
日本明治29年;清光緒22年。
  • 08/05 -- 巴爾頓接受臺灣總督府的聘任來臺灣,擔任解決飲水問題的衛生工程顧問。
  • 3月,設立滬尾淡水國語傳習所、淡水港糖稅及樟腦費檢查所、滬尾街淡水郵便電信局
  • 8月,淡水滬尾水道於8月開工,所有經費由日本國庫支付。
  • 臺灣總督府發佈測候所編制,相繼勘定臺北、恆春、澎湖、臺中、臺南五處設立臨時測候所。
  • 淡水是最重要的港口與軍事要地,臺灣總督府為了解決飲水問題而成立「水道事務所」。
  • 日本稅關鑑定官野村才二正式公布稅關官制,設立基隆淡水、安平、臺南、打狗等五個稅關。
  • 日治初期香港、廣東鼠疫猖獗,日本政府公布船舶檢疫暫行辦法,指定基隆淡水、鹿港、安平、高雄等五港,對外來船舶實施檢疫。
  • 日軍撤淡水事務所,改置淡水支廳,隸臺北縣。
  • 興修由臺北經北投至淡水的公路。
  • 臺灣新報出現「臺北八景」,是文武廟惠良寫真館根據黑屋氏所撰的八景,向大眾募集題詠,分別是戍樓笛聲、觀岫拖嵐、蘆洲帆影、鐵橋夕照、屯山積雪、稻江新月、蘭渚曉風、錫嶺晚霞。


日本明治29年;清光緒22年。
  • 日人粟野傳之丞在士林發現芝山巖遺址,為台灣考古史上最早被發現的史前遺址
日本明治30年;清光緒23年。
  • 03/24 -- 日本郵船公司設「淡水-福州」、「淡水-香港」間航線。
  • 05/17 -- 公布修正「臺灣總督府地方機關組織章程」,改為滬尾辦務署,轄芝蘭三堡,使置街、庄長。
  • 07/08 -- 荷蘭開設滬尾領事館,以德人查伯爾多(Poulu Chabert)為代領事。
  • 日本駐臺總督乃木希典劃全臺為六縣三廳。
  • 淡水開始記錄氣象資料。
  • 富基角燈塔完工,是臺灣本島最北、日本人在臺灣興建的第一座燈塔。
  • 淡水「浪花座」落成,臺灣北部第一家。
  • 達飛聲任美國淡水領事。


日本明治30年;清光緒23年。
  • 士林此名稱正式出現,原由為當時士林區普設私塾、社學、義塾,文風鼎盛,遂以「士子如林」而改稱。
日本明治31年;清光緒24年。


日本明治31年;清光緒24年。
  • 士林改隸台北辦務署。
日本明治34年;清光緒27年。
  • 06/02 -- 馬偕博士因喉癌病逝於淡水寓所,享年57歲,遺體安葬於淡江中學後面的馬偕墓
  • 08/25 -- 臺鐵淡水支線竣工通車。
  • 10月,廢臺北縣為臺北廳,淡水鎮屬當時滬尾支廳。
  • 11月,置臺北廳警察課,並設滬尾支廳派出所。
  • 牛津學堂改為神學校,由吳威廉牧師(Rev.William Gauld)繼任校長。


日本明治34年;清光緒27年。
日本明治42年;清宣統元年。
  • 1月,廢止淡水與廈門、福州間航線。
  • 牛津學堂改稱神學院,由約美但牧師統籌規劃,開始確立學年制度,入學一律要國小畢業(日據時代),學習六年後才可畢業。分設普通科與神學科。
  • 港務局購置淡水號,開始疏浚淡水港淤砂。
  • 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成立,林熊徵擔任副社長。
  • 林熊徵設置林本源博愛醫院,並捐贈鼓浪嶼博愛醫院。
  • 井村大吉建立北投公共溫泉浴場
日本明治42年;清宣統元年。
  • 支廳下置區署,隸士林社子及和尚洲三區。

中華民國時期(1945-至今)[編輯]

日本大正8年;民國8年。
日本大正8年;民國8年。
日本大正9年;民國9年。


日本大正9年;民國9年。
  • 淡水-士林線火車相衝,傷六人。
  • 9月1日台灣總督府頒府令92號:自10月1日起,將「八芝蘭」改為「士林」,隸台北州七星郡八芝蘭庄役場。雙溪庄亦併入士林庄。
  • 11月,廢廳置州,州下設郡,郡下設街、庄。本地區隸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
日本大正10年;民國10年。
  • 發表大正九年調查日語家庭之結果,發表數字,淡水郡人口為2747人。
日本大正10年;民國10年。
  • 「八芝蘭學校」改名為「士林公學校」。
日本昭和5年;民國19年。
  • 07/29、10/18 -- 淡水郡進行非常搜查。
  • 3月,多田榮吉被任命為淡水街第四任街長,是首位擔任淡水街長的日本人。
  • 杜聰明領導鴉片癮者的矯正工作,並成立「臺北更生院」做為治療處所。
  • 淡水鄉土史家柯設偕留下〈詩美の鄉-淡水〉的歌詠之作,展現了淡水之美。


日本昭和5年;民國19年。
  • 成立士林圖書館。
日本昭和8年;民國22年。
  • 02/03 -- 淡水、北投間為了修造鐵路徵通行費,往返需10錢日圓。
  • 06/10 -- 淡水郡舉行非常搜查
  • 07/26 -- 「臺北-淡水」間官營公共汽車開始營業。
  • 淡水禮拜堂改建完工


日本昭和8年;民國22年。
  • 日人於士林三角埔(現中山北路7段)東方山坡處興建媽祖(天上聖母)廟,並創立「天母教」,後來此地就以天母為名迄今。
  • 革庄為士林街。
日本昭和10年;民國24年。


士林/1935年

  • 昭和11年。
  • 民國25年。
  • 3月 -- 李好生集資30萬圓在暗街仔1號(今公明街)創立「老義發商行」。
  • 江文也以管絃樂作品〈臺灣舞曲〉獲柏林第11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特別獎。


  • 昭和11年。
  • 民國25年。
  • 2月,士林合併七星郡所轄之八芝蘭、內湖、南港及社子等各水利組合,成立七星水利組合,灌溉基隆河 北岸,包括台北市北投、士林、內湖、南港四區及台北縣汐止鎮。
日本昭和13年;民國27年。


日本昭和13年;民國27年。
  • 成立士林區第一家戲院,「士林戲院」。
  • 日人為擴建神社,發現「劍潭貝塚」。

19454年

士林/19454年

  • 民國35年。
  • 杜聰明被推選為臺灣醫學會會長。
  • 臺北縣警察局成立,並於淡水鎮設立下轄單位淡水區警察所。


  • 民國35年。
  • 成立台北縣政府,改9郡為9區。士林隸屬台北縣七星區士林鎮。
民國36年。


民國36年。
  • 1月,廢七星區,士林改隸淡水區。
  • 07/14 -- 士林歸陽明山管理局管轄。
民國38年。


民國38年。
  • 05/01 -- 美軍顧問團總部於天母成立。
  • 08/14 -- 前總統蔣介石定居士林,為此將士林、北投兩鎮併為草山管理局特別行政區。
民國39年。


民國39年。
  • 5月,蔣介石夫婦遷入士林官邸。
  • 12月,草山管理局改為陽明山管理局。


士林/1956年

民國47年。


民國47年。
  • 三玉、芝山及蘭雅里合稱天母。
民國54年。


民國54年。
  • 04/11 -- 故宮博物院於外雙溪落成。
民國56年。


民國57年。


1974年

民國66年。
  • 09/10 -- 台灣校園民歌推手李雙澤在淡水興化店游泳時,不幸為了救人而在巨浪中溺斃。


民國68年。


民國72年。


民國74年。


民國79年。


民國81年。


民國85年。


民國87年。


民國89年。


民國91年。


民國92年


民國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