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神社"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歷史)
行 16: 行 16: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
 
:1945年(民國34年),因為日本戰敗投降,由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管轄單位改由政府機關接收管理神社,1969年(民國58年)更將基隆神社改名為基隆市忠烈祠,位於今日的基隆中正公園內,改為紀念逝世的國軍弟兄。
 
:1945年(民國34年),因為日本戰敗投降,由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管轄單位改由政府機關接收管理神社,1969年(民國58年)更將基隆神社改名為基隆市忠烈祠,位於今日的基隆中正公園內,改為紀念逝世的國軍弟兄。
 
==建築特色==
 
 
  
 
==地圖==
 
==地圖==
行 27: 行 24: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官方網站===
 
+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02079&IndexCode=online_metadata 國家文化記憶庫:基隆神社]
 +
*[https://keelung-for-a-walk.com/zh/%E7%9C%8B%E7%9C%8B/4562/ 雨都漫步- 【台灣文化】基隆忠烈祠:日本人走後  神社去了哪裡?]
  
  
 
[[Category:景點]]
 
[[Category:景點]]

於 2021年11月26日 (五) 19:06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基隆 > 古蹟


簡介

基隆神社,又名為基隆市忠烈祠,位於中正區中正公園內,現時的目的是為了紀念為國捐軀的國軍士兵。神社於台灣日本時期建造,起初是為了供奉日本讚州金刀比羅宮分靈的海神,是個殖產航海的守護神。

基隆神社在1972年完成的改建後,與原本的設計風格已經截然不同,從日本的傳統神社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充滿中國風的廟宇。廟前擺放著蔣介石的半身像,但仍然有保留了舊有的狛犬像、石燈籠和參道。

而位於基隆神社後方的基隆忠烈祠烈士堂則是改建自神社的寢殿,其風格亦同時被更換為以紅色為主的中國風廟宇,原本的日本風格已經難以觀察出來。

歷史

  • 日本時期
基隆神社前身是金刀比羅神社,是由基隆港在1912年(明治43年)所建設,之後於1914年(大正3年)改名為基隆神社,原先祭拜的對象由金刀比羅神改為日本時期病逝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並且與天照大神、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大物主神、崇德天皇一同供奉於此,其中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作為當時日軍代表,於1895年隨著軍隊攻克台灣後,染上瘧疾而病逝於日本。隨後日本政府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神格化,作為基隆神社供奉之主神。於1936年(昭和11年),基隆神社升格為縣社。
  • 民國時期
1945年(民國34年),因為日本戰敗投降,由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管轄單位改由政府機關接收管理神社,1969年(民國58年)更將基隆神社改名為基隆市忠烈祠,位於今日的基隆中正公園內,改為紀念逝世的國軍弟兄。

地圖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