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忠烈祠"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行 1: 行 1:
 
{{導覽條中山區|忠烈祠}}
 
{{導覽條中山區|忠烈祠}}
 
==簡介==
 
==簡介==
 +
<b>國民革命忠烈祠</b>位於[[臺北市]]大直,又稱臺北忠烈祠或大直忠烈祠。前身為日本時期建立的臺灣護國神社,後[[蔣介石]]總統上任後,為崇祀先烈,表揚國民革命精神,將此改建為忠烈祠,定位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專祠」。
 +
 +
委任姚元中先生設計建築物,參考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主殿為北方宮殿式,以及和璽彩畫。忠烈祠建成後,臺灣各地的忠烈祠幾乎都有參考其設計。
 +
 +
自1969(民國58)年啟用,迄今供奉開國、討袁、護法、東征、北伐、剿匪、討逆、抗日、戡亂及在臺抗日等各時期為國犧牲之死難軍民逾40萬餘名,為烈士英靈安息之「國殤聖域」,亦為每年高達150萬旅遊人次之國際觀光景點。
 +
 +
目前,每年3月29日及9月3日會在此舉辦春、秋國殤大典,由總統親臨主祭;另配合清明節前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總統就職後舉行遙祭國父陵等國家祭典。
  
 
==沿革==
 
==沿革==

於 2021年5月16日 (日) 16:13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中山區 > 忠烈祠

簡介

國民革命忠烈祠位於臺北市大直,又稱臺北忠烈祠或大直忠烈祠。前身為日本時期建立的臺灣護國神社,後蔣介石總統上任後,為崇祀先烈,表揚國民革命精神,將此改建為忠烈祠,定位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專祠」。

委任姚元中先生設計建築物,參考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主殿為北方宮殿式,以及和璽彩畫。忠烈祠建成後,臺灣各地的忠烈祠幾乎都有參考其設計。

自1969(民國58)年啟用,迄今供奉開國、討袁、護法、東征、北伐、剿匪、討逆、抗日、戡亂及在臺抗日等各時期為國犧牲之死難軍民逾40萬餘名,為烈士英靈安息之「國殤聖域」,亦為每年高達150萬旅遊人次之國際觀光景點。

目前,每年3月29日及9月3日會在此舉辦春、秋國殤大典,由總統親臨主祭;另配合清明節前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總統就職後舉行遙祭國父陵等國家祭典。

沿革

日本時代

國民革命忠烈祠的前身是1942年()完成的「臺灣護國神社」,原本是祭祀在戰役中為日本犧牲殉職、或臺灣有關係的人。

國民政府時代

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縣級以上的神社因建築宏偉,大多直接改建為忠烈祠,作為祭祀國民革命的先賢先烈的場所。而臺灣護國神社則在蔣介石總統的指令下於1967年(民國56年)開始動工,1969年(民國58年)三月完工,改建成北方宮殿式建築的臺北大直「國民革命忠烈祠」。

交通地圖

  •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139號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