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十三行文化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距今約2,000至1,000年前,遍佈現今新北市、宜蘭縣境內,以及桃園、[[新竹]]、苗栗等縣市的沿海地區的遺址被命名為[[十三行文化]],考古學家推測十三行文化可能是[[植物園文化]]接受東南沿海地區冶鐵及燒製火候更高的陶器技術之後的進一步發展。這時期文化的主要特徵為石器減少,只剩下凹石、石槌、砥石、支腳等無刃器。
+
  距今約2,000至1,000年前,遍佈現今新北市、宜蘭縣境內,以及桃園、新竹、苗栗等縣市的沿海地區的遺址被命名為[[十三行文化]],考古學家推測十三行文化可能是[[植物園文化]]接受東南沿海地區冶鐵及燒製火候更高的陶器技術之後的進一步發展。這時期文化的主要特徵石器減少,只剩下凹石、石槌、砥石、支腳等無刃器。
  
  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鐵渣、礦石、煤等,顯示當時人已知煉鐵,該遺址亦發現有煉鐵作坊。金屬器方面有鐵器、銀器、銅器之出土。除了石、鐵工具之外,[[西新庄子遺址]]、[[社子遺址]]有骨角尖器出土。陶器主要是紅褐色夾砂陶,形制有小口大腹的圜底罐、圈足罐等,紋飾有方格紋、斜方格紋等幾何形。此外,出土許多瑪瑙珠、玻璃手鐲及耳玦、玻璃珠等,並發現金飾、青銅器、銅幣等。埋葬習俗以側身曲肢葬為主,殉葬物品有陶罐、青銅柄、鐵刀等。該文化以農業為主要生業,種植稻米等作物,漁獵亦相當發達。據推測,該文化與臺灣東部、中部地區,以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均有往來。其社會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和喪葬儀禮;同時,有複雜的族群關係和交換網絡,顯示距今1,000至2,000多年前淡水河口附近的住民已發展了更加繁複的生活方式與制度。
+
  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鐵渣、礦石、煤等,顯示當時人已知煉鐵,該遺址亦發現有煉鐵作坊。金屬器方面有鐵器、銀器、銅器之出土。除了石、鐵工具之外,[[西新庄子遺址]]、[[社子遺址]]有骨角尖器出土。陶器主要是紅褐色夾砂陶,形制有小口大腹的圜底罐、圈足罐等,紋飾有方格紋、斜方格紋等幾何形。此外,出土許多瑪瑙珠、玻璃手鐲及耳玦、玻璃珠等,並發現金飾、青銅器、銅幣等。埋葬習俗以側身曲肢葬為主,殉葬物品有陶罐、青銅柄、鐵刀等。該文化以農業為主要生業,種植稻米等作物,漁獵亦相當發達。據推測,該文化與臺灣東部、中部地區,以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均有往來。其社會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和喪葬儀禮;同時,有複雜的族群關係和交換網絡。顯示距今1,000至2,000多年前淡水河口附近的住民已發展了更加繁複的生活方式與制度。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