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塊厝漁港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圖檔簡述:淡水屯山里六塊厝漁港
拍攝日期:2014-10-20
拍攝地點:六塊厝漁港
所有人: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攝影者:影舞者福倈鷹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六塊厝漁港紀錄片
  • 影片來源:YouTube
圖檔簡述:位於六塊厝漁港旁的石滬空拍圖。
拍攝日期:2014-10-20
拍攝地點:六塊厝漁港
所有人: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重點研究計畫
攝影者:影舞者福倈鷹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位於六塊厝漁港旁的石滬
位於六塊厝漁港旁的石滬

簡介[編輯]

分布於屯山六塊厝漁港至白沙灣一帶的13口石滬,在屯山人說故事中,由耆老講述每口石滬的名字。

  六塊厝漁港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屯山里淡金公路旁十號橋(大屯橋)附近海岸,漁港開口向西,現有-2.0m水深碼頭234m及泊地約3,000㎡。從民國70年起開始建港,其後陸續建造完成,屬於第四級漁港,有助於當地的漁業、觀光休閒發展。至六塊厝漁港可以看到傳統的石滬,還有傳統擺放漁具漁網的罟寮以及九孔養殖場,可讓一般對漁業並不熟悉的遊客了解傳統的漁業文化及九孔的養殖情形;另外由於港外海底有礁岩,故退潮礁間常有許多民眾在此撿拾貝類、捕抓魚蝦。

  漁港設籍船隻多至石門、淡水一帶海域從事一支釣、流刺網、延繩釣等漁業,作業地點距岸約3浬,一般均當日往返。漁獲物以鰻魚苗、魩仔魚、黑鯛與鰆魚等魚類為主。

  • 民國63年間由台北縣政府炸挖通海航道而成,建有簡易防波設施、曳船道、簡易碼頭等設施,並浚挖部分泊地,防波堤外與石滬等設施相連。
  • 民國81及83年各延建碼頭42公尺及37公尺與泊地浚挖等。
  • 民國88年延長南防波堤25公尺,並於89年進行北防波堤改善工程,於防波堤內側碼頭興建約40公尺。
  • 民國93年進行港區改善工程。由於本港為岩石地質,退潮時泊地泰半露底,出海水道狹長僅可供當地小型船筏及舢舨出入。本港開口向西,現有-2.0m水深碼頭234m及泊地約3,000㎡。

  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民國82年5月29日以(82)農漁字第2040377A號函公告指定為第三類漁港[1],依據95年漁港法修正後指定為第二類漁港,主管機關為台北縣政府。漁港區域及漁港計畫於民國100年5月13日北府農漁字第1000485774號完成公告程序。

地理位置[編輯]

讀取地圖中...


相關影片[編輯]

  • 影片描述:【中視新聞】淡水最後秘境! 六塊厝漁港生態豐富 20140726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附註[編輯]

  1. 廢止的舊制:臺灣的漁港共分成四類。
    • 第一類漁港 - 使用範圍為全臺灣(全臺、遠洋漁業)
    • 第二類漁港 - 屬於區域性(近海漁業)
    • 第三類漁港 - 地方性(沿岸漁業)
    • 第四類漁港 - 主要是離島或偏遠地區的作業漁船避風港(臨時停泊或避風)。
      全國總計共有299個漁港,其中第一類漁港共12處,第二類共11處,第三類共117處,第4類共99處。依2007年3月15日公佈《漁港法施行細則》第三條規定,目前臺灣漁港分兩類:第一類漁港及第二類漁港應分別符合下列各款條件。
    • 第一類漁港:港內泊地面積達十萬平方公尺以上,可停泊一百噸級漁船一百艘以上者。
    1. 陸上有魚市場、起卸碼頭,且漁船補給(加油、加水、加冰)、魚貨加工、冷凍、船機修理、保養設備齊全,交通方便,魚貨運輸銷售便利者。
    2. 漁港全年作業漁產量合計達二萬公噸以上者。
    3. 本籍五十噸以上之漁船數達一百艘以上者。
    • 第二類漁港:第一類漁港以外之漁港。
    前項所稱本籍漁船,指漁業執照所載作業根據地為該漁港之漁船。目前全國第一類漁港共有9處,第二類漁港則有216處。

參考資料[編輯]

相關頁面[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