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相關連結)
行 29: 行 29:
 
:*[http://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taiwan/b/02-1.htm 淡水鎮對岸-八里鄉興衰始末考](葉鴻灑撰)
 
:*[http://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taiwan/b/02-1.htm 淡水鎮對岸-八里鄉興衰始末考](葉鴻灑撰)
 
:*[http://www.918.org.tw/top5/view.asp?id=13 八里坌的興衰起落](林一宏撰)
 
:*[http://www.918.org.tw/top5/view.asp?id=13 八里坌的興衰起落](林一宏撰)
 +
:*[http://dns2.tksh.ntpc.edu.tw/web/b4/p4-2.htm 八里的歷史]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634 台灣大百科全書/對渡口岸]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634 台灣大百科全書/對渡口岸]
 
:*[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67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八里老街]
 
:*[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67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八里老街]

於 2017年2月6日 (一) 15:54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地名

  八里舊稱八里坌,目前行政區劃為新北市八里區,位於臺北盆地西北端,緊鄰淡水河出海口之西南側,東北隔淡水河淡水遙相對望,西北濱臨臺灣海峽,西邊與南邊分別隔著觀音山林口五股為鄰,總面積約39.49平方公里。早期因河運發達,曾為台灣北部重要的通商口岸,後因河道淤積,港埠功能日漸式微,終成如今人口不足4萬人的小鄉鎮。

簡介

自然環境

  八里區隸屬於臺灣新北市,位於臺北盆地之西北端,總面積為39.4933平方公里,呈長形帶狀,其主要位在淡水河出海口之西側,東北隔淡水河淡水相望,西接林口區,南隔觀音山與五股區為鄰,西北濱臨臺灣海峽。略呈長條帶狀,兩端向東南及西南延伸,狀似蟹螯,鉗制臺北盆地淡水河之出口,地理形勢非常優越,早期為臺灣重要的河港之一。

  綜觀八里區之地形,約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屬於丘陵山地,其他的三分之一為分布在北面沿海地區,以及東西淡水河沿岸部分的沖積地層。主要的山地有觀音山 (612公尺) 及太平山 (147公尺),地形富變化,面對河流、盆地與海洋,靠山傍水,自然景緻十分優美。觀音山因山上總共有18個小峰曲相互環抱,在中央有一峰特別高聳,從淡水北岸遙望山勢整體恰如觀音側臥,因名觀音山

行政區域

  八里區的行政區隸屬於新北市,為新北市廿九個區之一,全區又可分為十個里,分別為埤頭、頂罟、舊城、訊塘、荖阡、下罟、長坑、龍源、米倉及大崁,除了長坑里、舊城里及荖阡里等三里之外,其餘七里皆與臺灣海峽或淡水河相鄰。

  全區依山、傍水、臨海,此地理形勢完整的特性,早在滿清雍正年間,即在此設立八里坌巡檢,可見國防、軍事、交通上的重要性。

歷史由來

  舊稱為「八里坌」,明朝崇禎五年,西班牙人溯淡水河進入臺北盆地,降服武澇灣番社三大部落,規地南至竹塹(新竹),東至宜蘭,據其舊錄所載,有地名「Parecuchu」,是為八里區舊名八里窟社之譯音;另傳說早在西元1358年,盤據今八里地區之蕃人取名「Arieun」,是為八里坌之原名,但現也無法考證。

附近景點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