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Hzlin/期末心得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使用者:Hzlin
於 2016年1月7日 (四) 05:55 由 Hzli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頁面: {{色條|#DFFFDF|#DFFFDF||center|內容=【實習筆記&作業】 /// 【頁面紀錄】 /// 【user:Hzlin/小札...)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與前後

  加入維基組已經一個學期了,不得不說這是一段有點艱辛卻又充實的日子!我來淡水讀書,暫時生活在這邊兩年多了,我的食衣住行都是在學校與租屋處附近,活動的範圍也僅於學校周遭而已,去過的地方少之又少,更別說瞭不瞭解那個地方了。在加入維基組後,聽過的陌生的人名、地名、景點、街道,真的數不清。從第一次meeting開始,腦袋就像一本空白筆記,開始慢慢地新增詞彙及新知。

  為了寫頁面跟經營粉絲專頁,開始關注一些淡水相關社團,才發現原來還是很多人在乎淡水、在意這塊土地,他們時時關注淡水的各種消息,也經常看到民眾在不同地方用鏡頭記錄淡水的美。我也開始關注淡水的消息、看一些維基館的頁面與淡水相關的紀錄片、影片,來了解淡水的生活,對淡水也多了些了解。有時我聽了老師跟學姊的分享,或在維基館頁面上看到什麼新的資訊,都會忍不住跟同學說,像是炫耀自己知道了新東西,也想讓他們補充一下知識。

  實習第七周的時候,為了拍蝦捲的照片,跟同學一起相約去淡水老街,剛好經過重建街,就拉同學走進去,跟她簡略的介紹重建街,走走看看又看見通往紅樓的小路,我們就在那附近逗留了一陣子才離開。那天她非常興奮,她說她來過老街這麼多次,覺得自己已經對這裡很熟了,但卻從來沒過這些地方,感覺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我也很高興自己能帶人發掘她的新地圖,還有自己終於來過這聽了數次卻從未見過的重建街。

關於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第一次參加「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四)」會議時,聽老師與同學們參與的過程,還有在這計畫中得到的收穫,雖然我之前沒有參與其中,但我聽著也很替各位老師及受訪者,還有替「淡水」感到高興,高興有人正在努力維護及記錄淡水的文化。

  我跟高中同學聯繫時有談到目前正在維基組實習的事,他說他在桃園也正在做類似的事,當時並不知道他的科系與環境、文化相關,那時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如果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正在做的事,可以吸引到各種不同的人一起加入我們、一起共同推廣及維護淡水的文化。在沒加入維基組以前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個計畫,還以為這是私下偷偷進行的。這個計畫是文學院推動的,但不知道有沒有限定是文學院學生,我想這個計畫如果能讓更多人知道的話,有興趣的人也能夠加入,不過不能確定他們是不是能夠一直跟著計劃,變動因素也比較多。

想法

  有些知識、細節還有生活的樣貌,都不是在網路上能夠看到的;有些人物雖然對淡水、對社會貢獻不少,或在其領域很突出,卻不被大眾所知。每個小人物都是形成文化的一個分子,每個人都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平常卻很少人注意到他們,這讓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支持與推廣,而淡水維基館跟粉絲專頁就是我們宣傳的平台,我們填補內容、推廣資訊與知識,除了記錄淡水的文化,也像個資訊媒介一樣傳達訊息給大眾。

  在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聽老師跟學姊分享,也參與了會議、演講、導覽,其實我一直有個想法:現在人們(包括我在內)是不是對生活中的事物越來越不好奇了,平常一直都有在接觸的人、事、地、物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都不曾注意。實習過程越有新收穫,就越點出了自己對這環境的了解不足,有時都覺得很對不起土地跟環境,人們這麼大肆地開發、利用,卻都不來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