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Chloelin71/實習週記"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7: 行 17:
 
==20161003-1010第四週==
 
==20161003-1010第四週==
 
==20161017第五週:心得==
 
==20161017第五週:心得==
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
+
演講時間:105年10月17日(星期一)上午10時~12時<br>
 +
演講地點:文學館L522會議室<br>
 +
演講者:曾令毅老師(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br>
 +
演講題目: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br>
 +
 
 +
其實在這個演講之前,從沒聽過汀州及林本源家族,更別說是了解他們在淡水的發展了。但經由曾令毅老師從三大層面,描述汀州人的興衰。第一是分類械鬥,第二是械鬥下的淡水與三芝的汀州移民,第三則是移民在淡北地區的淺山開發。最早是清初胡焯猷率先在北台灣開墾,開墾的地區大致涵蓋五股至新莊一帶,組成了「胡林隆」的墾號,也協助建造西雲寺、明志書院等等及捐資建成的鄞山寺,這裡我覺得一個有趣的部份,聽說鄞山寺的地理風水是青蛙穴,所以會賺大錢,但是當時泉州人也想要分一杯羹,找了破除這個風水的方法就是用爆竹驚動青蛙,果然沒多久,汀州就漸漸沒落了,後來由漳州林本源家族接收。而泉州人占據了沿海地帶,因此林本源只好往淺山地區發展,不過他們發現山區不僅相思樹非常有價值,可以當作木炭來燒,還可以用來當作礦場裡的支柱再加上樟樹跟茶葉可以出口,他們也研發了一種特殊纖維材質來做成宣紙,外銷到各個國家,掌握住整個的產業,非常有商業頭腦,賺了大把的鈔票。當公司田溪橋損壞時,有非常多人志願投入修復工程,因為橋剛好是位於中間的要道,負責運送茶到港口,所以千萬不能缺了這個管道。       
 +
 
 +
在老師詳細的介紹淡北淺山經濟後,反轉了我對淡水的想像,以往一提到淡水大部分的直覺反應都是港口,只注重在沿海地區,很少會聯想到山區其實也蘊藏了非常豐富的資源,從很早就開始發展了,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沿海地區都差不多被開發完了,所以林本源家族反而是最大的獲利者。有許多奇特的地名其實是跟它的歷史背景有關的,像是演戲埔腳就是跟當時的公約有關,老師還會去尋找山區的石碑,上面可能會有一些歷史資料,所以田野調查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據,採訪當地人,聽聽他們前幾輩流傳下來的歷史,說不定獲得不少有用的資訊,老師演講時也提到了,三芝之所以會叫做小基隆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從淡水地區要運輸貨物到基隆一定要經過三芝的山路,也是戰爭攻守的前哨站,這也算得到一個小小的知識,一段上不會出現在課本的歷史,但也讓我對淡水地區有更深入的了解,覺得非常新鮮有趣,希望以後還有相關課程。

於 2016年10月24日 (一) 03:45 的修訂

 隨堂筆記  實習週記  色碼參考  我的測試頁

20160912第一週

點開淡水維基館首頁往下滑可以看到許多紀錄片,不同於以往網站的文字敘述,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引起使用者的興趣,瞭解地方淡水的小故事,而且每個影片長度不會超過20分鐘,左列選單最有趣的是隨機頁面,讓第一次使用者優點是介面簡單,讓使用者一目了然,跟其他三個姊妹站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籃球維基館療癒閱讀維基館一樣。維基百科較制式化,注重的是時代背景,但是淡水維基館除了歷史以外還結合了影像及地圖,像導覽書帶領你走過一遍,因為這都是經過實地探訪,一步一步記錄下來的,所以會比維基百科更了解到使用者的需求。

20160919第二週

殼牌倉庫入口.jpg

淡水文化園區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即淡水殼牌倉庫、淡水文化園區)位在淡水區鼻頭街22號,淡水捷運站東側。1860年(清咸豐10年)清廷依北京條約對外開放四港,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洋商亦快速進駐,有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五大洋行,之後嘉士洋行也並列位於淡水烽火段及鼻仔頭等地方。

2016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

2016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Formosa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in Tamsui),前一屆為「2015台南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而2016年在淡水國寶級詩人李魁賢老師的策劃下,世界詩人運動組織(PPdM)與淡江大學、真理大學、淡水社區大學及淡水文化基金會合作主辦。淡水舉辦國際詩歌節可藉以提升做為文化城市的地位和名望,經由詩的交流和傳播,進一步建立優質文化印象和實質條件。

20160926第三週

問題發現

  1. 分類:機構與分類:淡水的淡字開頭到第二排下面會空一大段才接到第三排,不知道是甚麼原因,還有我覺得換到下一排可以不用在後面加...續
  2. 分類:專題點進去的小類是【 還有維,我覺得有點奇怪,想到的解決辦法是可以前面全部加【專題】就不需要有上一層或者是都不加【專題】直接按照順序排
  3. 新北市淡水環境藝術節在右邊的影片第二個是去年的,應該移到影片回顧的部分,這樣看起來才不會 相關新聞得部分是先從今年的往回排,但相關網站是相反的,這樣第一時間不會注意到

20161003-1010第四週

20161017第五週:心得

演講時間:105年10月17日(星期一)上午10時~12時
演講地點:文學館L522會議室
演講者:曾令毅老師(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
演講題目: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

其實在這個演講之前,從沒聽過汀州及林本源家族,更別說是了解他們在淡水的發展了。但經由曾令毅老師從三大層面,描述汀州人的興衰。第一是分類械鬥,第二是械鬥下的淡水與三芝的汀州移民,第三則是移民在淡北地區的淺山開發。最早是清初胡焯猷率先在北台灣開墾,開墾的地區大致涵蓋五股至新莊一帶,組成了「胡林隆」的墾號,也協助建造西雲寺、明志書院等等及捐資建成的鄞山寺,這裡我覺得一個有趣的部份,聽說鄞山寺的地理風水是青蛙穴,所以會賺大錢,但是當時泉州人也想要分一杯羹,找了破除這個風水的方法就是用爆竹驚動青蛙,果然沒多久,汀州就漸漸沒落了,後來由漳州林本源家族接收。而泉州人占據了沿海地帶,因此林本源只好往淺山地區發展,不過他們發現山區不僅相思樹非常有價值,可以當作木炭來燒,還可以用來當作礦場裡的支柱再加上樟樹跟茶葉可以出口,他們也研發了一種特殊纖維材質來做成宣紙,外銷到各個國家,掌握住整個的產業,非常有商業頭腦,賺了大把的鈔票。當公司田溪橋損壞時,有非常多人志願投入修復工程,因為橋剛好是位於中間的要道,負責運送茶到港口,所以千萬不能缺了這個管道。

在老師詳細的介紹淡北淺山經濟後,反轉了我對淡水的想像,以往一提到淡水大部分的直覺反應都是港口,只注重在沿海地區,很少會聯想到山區其實也蘊藏了非常豐富的資源,從很早就開始發展了,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沿海地區都差不多被開發完了,所以林本源家族反而是最大的獲利者。有許多奇特的地名其實是跟它的歷史背景有關的,像是演戲埔腳就是跟當時的公約有關,老師還會去尋找山區的石碑,上面可能會有一些歷史資料,所以田野調查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據,採訪當地人,聽聽他們前幾輩流傳下來的歷史,說不定獲得不少有用的資訊,老師演講時也提到了,三芝之所以會叫做小基隆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從淡水地區要運輸貨物到基隆一定要經過三芝的山路,也是戰爭攻守的前哨站,這也算得到一個小小的知識,一段上不會出現在課本的歷史,但也讓我對淡水地區有更深入的了解,覺得非常新鮮有趣,希望以後還有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