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Alexsandra Lin/旅行私想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51: 行 51:
  
 
:: 最讓我驚豔的居然是熟悉不過地的淡水老街,有著馬偕銅像的三角公園,竟然是分隔洋人生活圈,和漢人生活圈的分界!而我竟然從來不知道!?太令我吃驚了!外地人走訪這條街,大概也是走馬看花,只知道淡水阿給和魚酥,沿途叫賣的炸花枝和魷魚飄香四溢。期待有一天能將這裡濃厚的商業氣息與人文建築分離,畢竟走訪古蹟還是希望看到他原有的風貌。
 
:: 最讓我驚豔的居然是熟悉不過地的淡水老街,有著馬偕銅像的三角公園,竟然是分隔洋人生活圈,和漢人生活圈的分界!而我竟然從來不知道!?太令我吃驚了!外地人走訪這條街,大概也是走馬看花,只知道淡水阿給和魚酥,沿途叫賣的炸花枝和魷魚飄香四溢。期待有一天能將這裡濃厚的商業氣息與人文建築分離,畢竟走訪古蹟還是希望看到他原有的風貌。
 
==第三次踏查==
 
*時間:2016/11/29(六)
 
*地點:大溪老街
 
 
:: 跟著文創學程的大家一起到桃園大溪參訪。大旱溪是淡水河流域中其中一個支流,早期隨著淡水河的水運發展,大旱溪也開始有部分聚落形成。但後來因為陸運開始興起,水運隨之沒落,因此,大溪的聚落文化,也開始凋零,逐漸沒落。幸好在2008年時,政府為了挽救台灣偏遠鄉鎮的文化,因而啟用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改變原有的鄉村風貌,方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地方特色。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之前在聽歷史系老師的汀州移民與淡水的演講,裡面提到林本源這個家族因為在淡水經商失利而輾轉來到大溪地區發展,在大溪老街傭有一個大倉庫,提供農民們收稻後儲放,並在這裡興建了一棟宅第,現在雖然已經不復存在,僅剩下一部分石牆的遺跡,但非常有厚度,可想像當年林本源家族在大溪的風采與影響力。
 
::老街上的牌樓建築融合了西洋、日式、中式的建築元素,產生了當地特有的老街風貌,牌樓於民國六年至民國七年間興建,當時的台灣屬於日治時期,原先騎樓設計就是日本為了因應台灣氣候而設計的,而牌樓上放的裝飾融合傳統中式圖騰與西洋巴洛克時期的華美風格。寫下當地商街的各個商號,圖騰的動物和物品則代表商家們對自己的期許,形成獨樹一格的老街風貌。大溪最負盛名的除了家喻戶曉的豆干,還有手工木藝。木藝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林本源家族聘請木匠師興建家族宅第「通議第」,才奠定百年的木藝基礎。目前大溪木藝館生態博物館就保留下當地的日式建築,作為成在大溪記憶的基底,總共由四個館組成,分別是壹號館、四連棟、武德殿和藝師館。因為時間的關係,這次僅路過壹號館,他是1920年日治時代興建的宿舍,在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原為大溪國小校長的宿舍,前居住者是陳茂林老師,其夫人曾在宿舍教受裁縫是當地許多婦女的共同回憶。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