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蔡汶均/心得感想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使用者:蔡汶均
於 2016年12月4日 (日) 20:07 由 蔡汶均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0912-維基館觀後心得[編輯]

  一般而言,我對於網頁的觀覽與操作步驟通常是按照外觀的整體瀏覽→點擊各欄位資訊→細部內容的閱讀及延伸三大步驟做為基礎,而當我一打開四個姊妹維基館包括:淡水維基館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籃球維基館療癒閱讀維基館 所整合的共通點不外乎都是容易上手、易操作!並不會Deep web的狀況發生!這針對於想要了解資訊的人們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不過在這四個維基館中除了沒有這個問題以外,反而有些有趣部分令人有所吸引呢!像是在淡水維基館的首頁最下方,就有「淡水第一」的小專欄,不僅可以透過猜謎的趣味性來得到答案獲得知識,更可深入的了解詳細說明!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從外觀的整體呈現便可清楚的感受到與一般網上維基百科的無違和,確實在此我們也能查詢並了解關於各主題維基館所主打的內容,操作上更是容易上手。再者各維基館頁面的點擊欄位也都統一設立在左邊,讓大家在視覺或者查詢上都較統一不複雜!再者細部的內容閱讀除了有詳細的資訊介紹以外,圖片以及影片的呈現更能讓資訊與畫面融會貫通,彷彿身在其中更能夠了解!並且維基,顧名思義為利用協作方式作為整合匯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為知識做更新與彙整。因此我們能夠獲得隨時更新的資訊以及連結至頁內與頁外的資訊。綜觀四個維基館,以我的角度列出幾大特點:

  1. 頁面排版規律,操作易上手
  2. 主題明確,使查找內容更加精準快速
  3. 頁內、頁外之連結
  4. 影、相兼具,增加理解空間
  5. 協作彙整,資訊更新快速
  6. 編輯記錄保存,對照更方便等

  以不同的身分在觀覽四個維基館的心情與感受確實都不一樣,尚未建立帳戶時我可以從各個館中的不同點有所驚艷!在淡水維基館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所知道的淡水只是冰山一小角,還有好多根本不了解的景地!就連五虎崗都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呢!與各系合作的紀錄片部片也相當的吸引人,短短時間就能把精華有所呈現!而在棒球及籃球維基館中,更可以深入了解像是逐年賽況或者球隊與球員的名單!對於喜愛棒球的家庭而言!是個闔家可以共同討論的一個優良網頁呢!然後而在註冊帳戶後可以為資訊做彙整及更新的動作後,感受瞬間從驚艷變成好奇、謹慎卻也刺激!可以了解到更多沒有了解到的!可以讓更多人獲得知識!可以讓自己提供的訊息呈現在網頁上供大家觀賞!都是令人期待的事呢:)


0919-一滴水紀念館[編輯]

★淡水維基館→維基百科→Blog日誌→實地踏訪→回顧前三步驟★

【step1:資訊收集】
  在一開始的資訊收集方面,除了看了淡水維基館本身的頁面內容以外,也看了維基百科以及民間網頁資訊(Blog等),以利於實際踏訪時有更深入的了解。首先在淡水維基館裡我可以得到相當詳盡的參館資訊,以便於在時間上的安排;再來閱讀內容主要可以獲得歷史背景、創建源由、外觀、創建人以及靈魂人物等"外部"資訊(※內部的部分在step2的實際踏訪中將提及),因此在去之前已經在心裡有一個模型,大約圖像為附有相當情感的日式建築!且對於外圍環境則是一小處的駐地,但是卻僅有對於外部的資訊呈現,對於館內的內容是相當缺乏的;反觀維基百科則是館內資訊較多但是館外資訊極少,希望能夠將如此互補的現象改良為兩邊皆有相量的內容,而非導致需多方查檢資訊。最後在瀏覽些許部落格日誌接收相對較白話的內容以及照片(較聊天式、親身體驗之感)。

【step2:實地踏訪】
  此次實地參訪的時間大約為下午,要進入到一滴水紀念館之前可不是一下車就能抵達,還必須先經過一段小路程,而且要進入到一滴水紀念館可是有三個入口任君挑選的!但少不了的都是需走緩坡爬階梯,不過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同的入口路線皆有不同的景色,而此次來到這我選擇了最上面的一條行走。這小段路途中可以發覺在此季節裡環境綠意盎然、花朵盛開,景色優美極其優美,亦有青蛙石雕、和平公園紀念碑擺設,最重要的是可遠觀觀音山貌!可謂清幽,也可以想像是公園似的環境!真的不訪親自走走呢!

  隨後走到了與紀念館同樣的平面了!還會先經過一滴水紀念館旅客服務中心,與紀念館是同時間閉館的,都會有專人在裡面引導有問題皆可詢問。緊接著就進入到了紀念館,在每個入口進去都是木門所做,與本館建築風格有所呼應皆為日式建築,這個門走進去似如迷你公園般有小池塘以及石椅,中間門要進入之前有一顆大石頭用紅字雕刻著一滴水紀念館六大字,最下面的們則是走入後需爬平底彎道坡才能抵達紀念館。一看到紀念館果真如同網路所聞為日式建築,進入此館需將鞋更換本館提供之室內脫方可進入!館內整間參訪完後可以發現留心與不留心、深入與不深入理解的細節了!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的是榻榻米、建築模型、建造木頭建法示意區、爐火區、水上勉文庫、陳舜臣文庫等,這些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查找到,但像是格外需要注意的有三;第一為撐起整棟建築的大柱!也就這麼一根大柱連結許多的橫柱有所支撐;第二為綁在柱上的草鞋,其草鞋被剪掉了一邊支撐,代表著落腳於此不再遷移;第三則為竹編牆,看似弱不禁風卻相當穩固不容易被摧毀!這三點是我認為除了觀覽館內顯著陳列以外相當值得注意的三點!最後在美麗的夕陽西下的美景中結束了此趟旅程,收穫良多。

【step3:結論感想】
  總結整體資訊收集以及實際踏訪後,提出以下幾點認為可以在淡水維基館有所新增添的資訊:

  1. 館內資訊
  2. 增加GPS方位資訊
  3. 館內、館外環境照
  4. 人物圖像

  在此次的踏訪中有讓我驚艷以及失望的事,其一是要抵達到一滴水紀念館其實並不會很難,指標並不少,引路相當清楚;失望則是在出發之前聽說在接近傍晚的某一個時間點,建築物的正面會有出現紫色的顏色,心想畫面可能極為天人打算一探究竟,卻遲遲沒有看見,問了工作人員也是不知道的,就將這份美景一直當作美麗的想像也是不錯的!在看完網頁資訊在實地走訪會發現其實有很東西與細節都是要親身去看看才會了解,且會歷歷在目,也會與想像中有所不同!但在當場看見與網上以及腦中相符的畫面時,又會覺得格外的貼切與特別感,裡頭也沒有DM可以拿僅有珍珠板所做的一簡單介紹板。推薦大家能來到這裡走走,看看美麗的環境以及附有相當歷史故事以及情感的一滴水紀念館!

【參考資料】


1017-演講心得[編輯]

  這一次很榮幸能夠邀請到歷史系的老師-曾令毅老師來為我們做這一次的演講,這一次的主題為"清代淡北的汀州移民與林本源家族",老實說在一開始我真的是連標題都有點無法理解,如果分開兩個元素"汀州"以及"林本源家族"是可以被略懂的,但是他們兩個之間的關西就令人匪夷所思有所不了解了!因此非常幸運能夠聽到這次的演講,讓我對兩方的故事有所了解。一開始老師就用三個重點的方式來為我們介紹,第一:道光年間淡北新莊地區的分類械鬥,第二:械鬥影響下的淡水、三芝汀州移民,第三:清季臺北淺山地區的經濟開發與林本源。另外也用三個比如淡水除了港口以外,作為淡水腹地的淺山地區也有許多人早在清初就在淡水活動,那他們的故事是甚麼呢?等問題意識,也解釋了淡北也就是新竹以北,當時在道光年間的時候淡水有一段時間是落沒的!是在嘉慶後才開發。

  首先一開始便介紹了清初胡焯猷在台北的開發,當時在1720年間也就是康熙末年的時期就已經開始開墾了!而且其開墾的區域範圍多達324甲以上,招墾戶數也是在110戶以上!隨後因為械鬥,汀州的胡焯猷墾號"胡林隆"而來退出由漳州林本源家族接收;械鬥也是導致汀州人移民至桃園區的主要原因(約道光中期),當時的汀州人落角於新莊以及三芝,簡單來說三芝住的是較為貧窮的,而新莊是淡北區的經政中心!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就是械鬥對淡水汀州移民的影響部分!因為其中一件"水蛙豆蜈蚣"非常的有意思,據說這是鄞山寺(道光三年興建,晚期沒落)的風水傳說與周邊關西、競爭!鄞山寺也是汀州人的興盛時間,當時只要有錢就可以蓋廟,也是其重要的會館,此寺後有兩口井,前有一半月池看起來非常像一隻青蛙,也意味蛤蟆池(帶財),泉州人就想要破這個穴,因此用了爆竹釣青蛙這一招,果真青蛙上鉤了!因為我們現在去看這兩個井,其中有一個水是濁的一個是清澈的(青蛙眼睛釣破),兩井相通實在很難說明白其原因!便可以從此故事了解,真的很有意思!因此我們可以從鄞山寺來探索汀州移民的興衰!另外在現在的淡水新市鎮的家樂福附近有一石碑,上頭是以前捐贈造橋的名單,為什麼這一條普通的河會有這麼多人來捐款呢?因為這條河以前可以輸送茶葉的要道呀!也是當時很大的一個經濟來源,有此可知為什麼這麼多人來捐獻了!而現在的英專路就是以前的庄仔內!

  當時的林本源家在同治元年來到淡水河口區域發展淺山經濟(淺山經濟資源:樟腦、柴薪、相思樹、茶、米),其進入淡水的目的是因為通事"何長興"墾號(放棄原因為械鬥),因此由林本源家接收。在道光8~9年間林本源由新莊遷移至內山要地經營樟腦事業,也在滬尾租館(前身可能為公館),當時收租的辦公室,代表說這時候是有產業的,但是實際的範圍是不清楚的。然而林本源家沒有到河口去搶土地反而是到淺山發展的原因就是因為發現樟腦的品質不好,因此另外做相思樹,相思樹是當時的燃料,當時做的茶館需要烘培需要碳就是靠相思樹!另外而淺山地區的土地所有權觀念不同是會產生民變的(與噍吧哖事件也有關西)。因此林本源家掌握了樟腦、碳、茶!這三樣形成了一條龍!如此上下游的結合因此相當的有錢,也是讓當時三芝的汀州人有了工作的機會!而且林本源家不管大小錢都賺,其具有一定的經營模式,也有規範因為強盜相當多!現在的華南銀行也就是林本源家的呢!

  其實淡水在以前可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呢!有非常多的歷史故事以及事蹟可以證明!以前美軍在淡水可是有俱樂部的呢!知名的船隻第一二艘也都是在淡水所建造的,如果豐富的背景都期待被發現。而在這次的演講中也就聽到了其中一項重要且有趣的故事,讓我對淡水地區的了解似乎又更上一層樓!而且演講後有會有人提出問題一起討論,那也是更難能可貴的,像是原來淡水老街有一處名叫"屎礐渡頭",當然在1861~1960年時這種水肥是可以賣錢的呢!乾成一塊方便儲存,出口就是淡水,對內對外供應都是有的!額外的知道了這些資訊!而且講者也會分享一些自己在探訪時的一些有趣事情,像是因為聞到了麻油雞的味道才知道原來以為的土地公廟是應供寺呢!是多麼的有趣呀讓在場的人會心一笑,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夠了解到更多淡水這美麗的地方,一些我所不知道的事!相當期待呢~


1105-街車踏訪心得[編輯]

  在一開始出發之前其實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像街車這樣可以坐在車上輕鬆的聽別人演講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是令人害怕的就是要坐在我最容易頭暈的公車上!只要一頭暈就覺得甚麼都不有趣了,幸好當天的行程真的可以說是非常精闢的解說,在短短的路程不僅有所收穫,連還來不及暈車就已經抵達了終點站。還記得當天是個大好天氣呢,太陽公公相當的賞臉,我們從捷運站的"格上租車"過一條馬路就來到了街車的上車處!原來這距離我上次介紹的殼牌故事館是這麼的近!也才發現原來上車的這個地方從捷運站過一條馬路也能抵達!原先我都以為到達這裡必須從捷運的後面那塊大場地才能走得過去!也算是一開始的小發現!

  緊接著就來到了重頭戲也就是街車的開始啦!街車的大小大概就像紅28這樣,車裡因為提前報名有控管人數的關西,大家都可以做到位置!而且最幸運的是我們的解說人員口齒相當的清晰也聲音適中,讓整趟旅程變得更加的舒適!途中也有介紹到一開學我答錯的五虎崗啦~其實接下來的行程雖然到每一個地方因為開車不能久留的關西而無法精闢的解說,卻也能從這短短的繞圈聽見重點中的重點!首先出發時就有先介紹殼牌故事館!看見自己曾經修改的頁面被提出來講,實在心裡有種莫名的開心,並且也有"剛剛所說的我都知道喔!"這樣興奮的情緒。接著車就開往紅28平常會開往的方向來到了鄧公里,在這裡我就聽到了在上次的演講中我最喜歡的那個部分!就是鄞山寺那的蜈蚣鬥蟾蜍!在聽到一次還是覺得很有趣!接著就開進來我們所就讀的淡江大學啦!其實在校園裡面雖然常常看見很多的建築但是卻不知道他的由來因此在這一部分是收穫良多的!緊接著還有介紹到以前的老街其實不是我們現在的淡水老街,是有另外一條的!現在被中斷且中間還是大馬路,以前打掉8間房子建成現在可以通往漁人碼頭的道路,不論是到真理大學這裡或是海關碼頭這裡除了知道歷史之外,最重要的是風景無敵的美!超級的美尤其夕陽打在海洋上,那亮亮的閃光照耀人心真棒!接著繞到漁人碼頭到福容大飯店繞一下就出來了!不過可從來沒這麼繞過呢!接著就快到結尾的淡水老街啦!平常與人擠人現在能搭著車輕鬆地看著路上的街景!和樂不為阿!最後再看到火車吃水站就結束了這次的行程!

  必須說這次的行程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就是可以再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收穫良多的一次旅程!覺得文化基金會能夠辦理這樣的淡水世界文化遺產推展計畫是個很讓人受惠的活動!希望這樣的計劃能夠長長久久!很棒的一次經驗呢~


街車路線:

  • 路線1---淡水世界文化城市街車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站(起點) 鄞山寺→淡江大站→中山北路城仔口路→重建街口站→ 七條通站→埔頂洋樓區站→紅毛城站→滬尾礮台站→ 淡水漁人碼頭站→海關碼頭站→淡水第一漁港站→觀潮藝術廣場站→ 馬偕雕像三角公園站→福佑宮站→火車吃水站→龍山寺與祖師廟站→ 殼牌倉庫站(終點)

1107 校園巡禮心得[編輯]

  此次路線:海豚碑(起點)→郵局前噴水池→牧羊橋→牧羊草坪→黃河母親→李雙澤紀念碑→覺軒花園→瀛苑→舊辦公所→淡江基地碑→右任路(宮燈大道,終點)

  這一次很榮幸由文學院院長兼維基實習組-林信成老師帶領著我們來一場機會難得的小型戶外教學,身為淡江學生怎能不知淡江事,因此此次的戶外教學最主要就是想讓我們更豐富對淡江的了解,因此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老師在發給大家一人一份由建築系學生繪圖出來的地圖當作導覽地圖,畫工相當仔細,也是在當下我才知道原來淡江從過去到現在逐漸發展起來之後,整個校園是呈現烏龜的形狀!因此我們就帶著這份地圖以及一顆充滿好奇的心開始了我們這一次的旅程,而這一次的旅程因為透過信成老師經驗老道的娓娓道來,並帶著我們親自走過一遍,而讓這些過去的美好景致彷彿又歷歷在目般。

  首先我們的起點就是海豚碑,在這裡我們先了解了右任路的由來,老實說我是因為這一次的講解我才知道原來宮燈大道是叫做右任路呢!這條右任路要說起來又跟我們的第一任校長有關,與第一任校長是老好友的關係,也是為淡江大學提字"樸實剛毅"的人,為了感謝于右任先生因此而得名。緊接著我們朝著郵局前噴水池以及覺軒花園中間的道路前進,在這裡我們知道了以前是個釣魚的地方呢!還記得老師給我們看過一張以前還是水池時,學生們在這裡釣魚的照片,真的是很難想像我眼前所看見的這一片噴水池附近的土地,竟然曾經是一大片水池!而且當時水源街的房子也還沒蓋起來的時候,一望無際可以看見觀音山的景色,真是令人很有想像的空間!其中讓我驚訝的是牧羊橋,每一次經過郵局時都會看一下周遭的環境,卻遲遲沒有發現原來現在這短短的牧羊橋竟然有刻字,上頭刻著日期,另外原來在郵局前目前種植樹木的這一片土地也曾經是水池!才走了一剛開始就已經讓我非常的驚豔!接著我繼續往前走在準備到牧羊草皮的路上,也順道看了一下從創校以來就已經種植的老樹,果然相當的氣派。緊接著我們就來到了牧羊草皮,在這裡信成老師介紹了兩樣雕塑品,一個是黃河母親,另一個則為李雙澤紀念碑,其實一開始看見黃河母親的時候真的不知道他的涵義為何,以為只是學校又擺設了一項雕塑品,果真每個雕塑品背後都有他的意義,這個黃河母親是中國大陸著名的雕刻家何鄂大師為了加強兩岸的藝術交流以及近幾年來淡江大學開放陸生交換,表示兩岸的交流而送給學校的禮物。另外還記得在介紹李雙澤紀念碑時,就想起了校慶時玩的校園遊戲,就有一題是出在這個雕塑上面,但有只有皮毛的了解,題外話李雙澤先生在學校原本是數學系,但是其實對建築系的課程非常的有興趣也常常會去修課。也是因為在李雙澤先生鼓吹"唱自己的歌",讓民歌在當時的年代是相當的火紅呢!緊接著我們就進入到了覺軒花園,覺軒花園近期又新修了一大片的花草,擺設相當的好看!而原本就種植在這裡的花草在這個時節也都開始凋零,不過仍不失覺軒這一大片花園的美麗,我們在這裡看了瀛苑,也就是以前的校長居瀛玖所住的地方,附近接近過去辦公的地方也有居正先生過去的住宅,最重要的是我們還經過了楊桃樹呢!是真的有楊桃喔!!香氣十足,並看了宮燈後的小花園欣賞了可愛的烏龜,接著我們就去看了淡江基地碑,平常從這裡要走下去英專路的時候真的是不會特別去注意,沒想到這是一個如此有歷史價值的基地碑,真的能夠看出因年代已過久遠而有的痕跡,最後也在驚聲廣場以及走回去宮燈大道的路做為美麗的結尾,此時宮燈大道兩旁的花朵還盛開著!可見時氣的變化,花盛開的時節也都亂了腳步,但仍然是美麗的錯誤呢!

  只能說這一次真的收穫滿滿,這一天所走過的地方我以為我都很瞭解了!沒想到他背後的歷史更是精彩,不只要去懂得現在的環境,像我們這樣能夠從他的過去探討並與現在做比較,會發現在這又是另外一種層次的知識吸收,會比別人知道的更多!到了下一次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可以向友人有所介紹,讓這精采的歷史給更多的人知道,如此在未來又來到同樣的地方的時候,肯定會榮景歷歷在目,心有戚戚呢!很開心有這一次的小型戶外教學,想要了解淡江的歷史確實不一定一定要坐在會議室裡,能夠像這樣出來踏查親自的體會會更加的深刻呢!非常棒的旅程!期待能有下一次不一樣方向的旅程!


1128 老照片解說心得[編輯]

  這一次很榮幸邀請到退休的周宗賢老師來替我們解說許多有歷史回憶的老照片,這62張的老照片主要為蔡坤煌醫師所拍的古照片(今日所講主要為蔡醫生所拍),蔡醫師有拍攝這個嗜好,並有一兒子蔡葉偉。透過這一次的解說我們可以發現從過去的照片和現在的照片可以對比出時代的改變,EX:船、陽明山,自己的照片以後都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史料。

  首先介紹的為烈火燒成砌屋磚--磚窯,從荷蘭時代要建造許多城堡,石灰,石灰是用牡蠣殼去搗,接近聖約翰海岸邊有許多牡蠣殼(石灰質較多),要去提煉、燒,就可以變成石灰成為水泥的材料之一,照片約民國60年時拍,照片中的煙囪現在剩鶯歌還有比較高大的煙囪,過去台北的內湖可以做大量的磚窯,土質適合材料豐富。雖然這個磚窯是相當汙染空氣的,但是可以看的出來當時的基本工業為何。紅毛城(拍攝時間約於日治時期或光復初期),歷史記載當時紅毛城的部分屋頂因颱風吹毀,由英國領事改修建,因此可以猜測其拍攝時間。照片的可貴在於告訴我們紅毛城的變化,老砲台與樓梯的位置變化等。樹木加土地公廟為1970年拍攝,此張照片表現出三元素。第一大樹秋冬之美我還會欣欣向榮,有大樹也有小土地公廟,第二有生命的古樹下就建了一小土地公廟,代表此地很靈,會出人才、農作豐收,最起碼也會保平安等。圍牆裡的土地公,就是此地的地基主。第三當時的房屋造型,簡單、矮小,由屋頂的建材可看出財富象徵,瓦材或茅草。照片比例的三分之二為天空景,三分之一為船,船(有靜有動),照片五分之三部分有日落。千層梯田映觀音人造梯田,現在的梯田絕大部分都已消失,相當可惜。淡水河畔戎克船,有兩艘船,一艘船為烏龜背,為內陸航行(淡水河航行),另一艘吃水量較高為戎克船,為橫渡台灣海峽的船,越多尾竿越大吃水量越多越好。淡水第一招待所已拆除,淡水高爾夫球場為全台第一座,培養出許多的人才,可惜當時未把人名留下。還有民國58年拍攝-圓拱重門話白樓,現在三民街旁,兩層依地形而建,擁磚造柱子,拱門與寬走廊。位於紅樓旁,顏清華與弟弟顏彰兄弟倆,兩位皆為知識分子。曾至國外並與外國人有所交涉,因此思想新、有生意頭腦。也聽了馬偕替人拔牙的歷史照片,當時的學生會替他拍照,圖中使用老虎鉗拔牙,可見當時設備較簡陋。而馬偕醫館,題名為紀念美國船長馬偕而非建造人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常讓人混淆,另外關於馬偕還有1875所蓋-馬偕故居,最早的洋房。清法戰爭曾醫治受傷的清兵,整體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周遭的環境反而變化較大,附近房樓的拆除,改為其他建設或於一旁種植雞蛋花。吳威廉擅長建造紅磚房,此照片建築-淡水女學堂供女性學習的公會,房子後再當時為女子體育館,但燒毀後又重新建造成為現在的幼稚園。台灣第一間淡水女學堂,1901年馬偕去世後學校經營停滯一段時間,當時的日本人對於台灣的教育有很多的變化,直到1915吳威廉先生蓋了龐大的英國式兩層樓高紅磚教室,重新立上私立淡水女子學校。為四合院建築中間有一花園。更有1895-1898年之間照片,從照片中可貴的為可以看見劉銘傳向英國買的31尊大砲之一,可惜皆沒有留下。其中有一張是畢業典禮穿著馬褂的老照片,當時還需至海外見習才能畢業,房子的設計有馬偕的特殊設計-三哲雄塔,模仿哥德式尖塔,但較有台灣味。其實不只以上,還有許多雖然只小小解說了一段,但看著照片還是有種心有戚戚的感覺,如:舊式燈塔,燈光僅有20海哩以內照射,約現代福容飯店旁、完全紅磚建造之開會用處-淡水公會堂、淡江中學的馬偕中學圖書館,李前總統並在前方大合照、淡水河與老街一景,可看見舊的區公所,更有我們熟悉的宮燈大道,解說大門走進右側最後一間屋頂有兩隻鯉魚,相當與眾不同,但這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讓人聽完後想親自去一探究竟!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