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 行 5: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知名畫家。[[1895年]]生於臺灣省嘉義市,[[1924年]](大正13年),以近三十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繪畫科就讀,是早期留學日本的台灣學生之一。[[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最高美術權威「帝國美術展覽會」( 簡稱「帝展」 ),成為臺灣日治時期以油畫入選日本「帝展」的第一人;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知名畫家。[[1895年]]生於臺灣省嘉義市,[[1924年]](大正13年),以近三十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繪畫科就讀,是早期留學日本的台灣學生之一。[[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最高美術權威「帝國美術展覽會」( 簡稱「帝展」 ),成為臺灣日治時期以油畫入選日本「帝展」的第一人;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陳澄波繼續攻讀該校研究所,專攻西畫5年,期間曾於台灣、日本、中國各地舉辦多次作品展。[[1929年]](昭和4年),完成學業後赴中國大陸,曾任上海新華藝專西畫系教授兼系主任、上海昌明藝專藝教科教授兼西畫科主任,並獲選為中國12位代表畫家。同年6月,以畫作「清流」受推薦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1932年]](昭和7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時局不穩定,陳澄波於[[1933年]](昭和8年)返回台灣。1934年(昭和9年)11月12日,陳澄波與臺灣畫家廖繼春、顏水龍、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與在台日本畫家立石鐵臣等人,於台北市聯合組織了[[臺陽美術協會]],為推動美術活動貢獻良多。
+
  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陳澄波]]繼續攻讀該校研究所,專攻西畫5年,期間曾於台灣、日本、中國各地舉辦多次作品展。[[1929年]](昭和4年),完成學業後赴中國大陸,曾任上海新華藝專西畫系教授兼系主任、上海昌明藝專藝教科教授兼西畫科主任,並獲選為中國12位代表畫家。同年6月,以畫作「清流」受推薦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1932年]](昭和7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時局不穩定,陳澄波於[[1933年]](昭和8年)返回台灣。1934年(昭和9年)11月12日,陳澄波與臺灣畫家[[廖繼春]]、顏水龍、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與在台日本畫家立石鐵臣等人,於台北市聯合組織了[[臺陽美術協會]],為推動美術活動貢獻良多。
  
  [[陳澄波]]也是臺灣第一代油畫家中最早展露對現代繪畫理念探討並建立強烈自我風格的第一人。但更重要的是,作為近代美術先驅的陳澄波,極早就在作品中展露他對中國傳統水墨繪畫,包括倪雲林、八大山人等人作品用筆用墨的理解,並融和在自己的創作之中。其作品常為風景畫,因此背景常以他的故鄉嘉義為景,而他也特別喜歡在淡水作畫,因淡水依山傍水、由高俯瞰的地形、符合其喜歡高地平線的構圖風格與紅磚瓦建築等鄉土色彩,其作品有「嘉義街景」、「淡水夕照」、「清流」、「我的家庭」等。
+
  [[陳澄波]]也是臺灣第一代油畫家中最早展露對現代繪畫理念探討並建立強烈自我風格的第一人。但更重要的是,作為'''近代美術先驅'''的陳澄波,極早就在作品中展露他對中國傳統水墨繪畫,包括倪雲林、八大山人等人作品用筆用墨的理解,並融和在自己的創作之中。其作品常為風景畫,因此背景常以他的故鄉嘉義為景,而他也特別喜歡在[[淡水]]作畫,因淡水依山傍水、由高俯瞰的地形、符合其喜歡高地平線的構圖風格與紅磚瓦建築等鄉土色彩,其作品有「嘉義街景」、「淡水夕照」、「清流」、「我的家庭」等。
  
 
  [[1947年]],因228事件引起的衝突而成為受難者,享年52歲。
 
  [[1947年]],因228事件引起的衝突而成為受難者,享年52歲。
行 28: 行 28:
 
|{{Youtube1|oJKVbZ094Fc|350|left}}
 
|{{Youtube1|oJKVbZ094Fc|350|left}}
 
|}
 
|}
 +
 +
==相關頁面==
 +
*[[楊三郎]]
 +
*[[廖繼春]]
 +
*[[臺陽美術協會]]
  
 
==相關網站==
 
==相關網站==

於 2015年9月19日 (六) 00:11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 影片描述:以臺灣美術巨擘陳澄波的傳奇人生為主題的原創音樂劇《我是油彩的化身》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知名畫家。1895年生於臺灣省嘉義市,1924年(大正13年),以近三十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繪畫科就讀,是早期留學日本的台灣學生之一。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最高美術權威「帝國美術展覽會」( 簡稱「帝展」 ),成為臺灣日治時期以油畫入選日本「帝展」的第一人;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陳澄波繼續攻讀該校研究所,專攻西畫5年,期間曾於台灣、日本、中國各地舉辦多次作品展。1929年(昭和4年),完成學業後赴中國大陸,曾任上海新華藝專西畫系教授兼系主任、上海昌明藝專藝教科教授兼西畫科主任,並獲選為中國12位代表畫家。同年6月,以畫作「清流」受推薦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1932年(昭和7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時局不穩定,陳澄波於1933年(昭和8年)返回台灣。1934年(昭和9年)11月12日,陳澄波與臺灣畫家廖繼春、顏水龍、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與在台日本畫家立石鐵臣等人,於台北市聯合組織了臺陽美術協會,為推動美術活動貢獻良多。

  陳澄波也是臺灣第一代油畫家中最早展露對現代繪畫理念探討並建立強烈自我風格的第一人。但更重要的是,作為近代美術先驅的陳澄波,極早就在作品中展露他對中國傳統水墨繪畫,包括倪雲林、八大山人等人作品用筆用墨的理解,並融和在自己的創作之中。其作品常為風景畫,因此背景常以他的故鄉嘉義為景,而他也特別喜歡在淡水作畫,因淡水依山傍水、由高俯瞰的地形、符合其喜歡高地平線的構圖風格與紅磚瓦建築等鄉土色彩,其作品有「嘉義街景」、「淡水夕照」、「清流」、「我的家庭」等。

  1947年,因228事件引起的衝突而成為受難者,享年52歲。

  陳澄波為人真誠開朗,終其一生,熱愛藝術,以藝術使徒自居,創作不懈,遺作頗多。在上海任教期間,研究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畫風富鄉土色彩及中國民族風格。雖受西方學院式之訓練,仍有東方傳統之獨特表現。

  2006年陳澄波生前創作于1935年的畫作《淡水》,在香港舉行的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3484萬港元創下中國油畫的世界拍賣紀錄。

作品

相關影片

  • 台灣演義:油彩的化身‧陳澄波 (1~3)

相關頁面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