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變電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檔案:2019-大稻埕變電所.jpg|350px|縮圖|{{檔案:2019-大稻埕變電所.jpg}}]]
  
於2019年9月9日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
  於[[2019年]]9月9日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onlyinclude>
 
[[檔案:2019-大稻埕變電所.jpg|350px|縮圖|{{檔案:2019-大稻埕變電所.jpg}}]]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
  [[大稻埕變電所]]坐落在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上,是於[[1938年]]時就存在的變電所,負責整個[[大稻埕]]的電力輸送工作,而早在[[1932年]]此地便為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所設立的「散宿所」,日治時代的散宿所就相當於現在的服務所,散宿所中長期駐有專業的電器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的任務是保養管內配電線路、接戶線、電話線路及用電設備等。
 '''大稻埕變電所'''坐落在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上,是於1938年時就存在的變電所,負責整個大稻埕的電力輸送工作,而早在1932年此地便為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所設立的「散宿所」,
 
日治時代的散宿所就相當於現在的服務所,散宿所中長期駐有專業的電器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的任務是保養管內配電線路、 接戶線、電話線路及用電設備等。
 
  
 
==建築特色==
 
==建築特色==
 走過80個年頭,雖然變電所內加裝許多現代化設備,但其外觀仍保有日治時期的樣貌,變電所由一層樓高的控制室與一座吊揚塔組成,建築以鋼筋混凝土建成,街角採圓弧設計,
+
  走過80個年頭,雖然變電所內加裝許多現代化設備,但其外觀仍保有日治時期的樣貌,變電所由一層樓高的控制室與一座吊揚塔組成,建築以鋼筋混凝土建成,街角採圓弧設計,外牆為淺綠色溝紋「二丁掛」面磚,溝面磚為日治時期引進,廣泛用在當時的公共建設上,表面凹凸設計,較不反光,其顏色多為淺綠、土黃和褐色等樸素的顏色,
外牆為淺綠色溝紋「二丁掛」面磚,溝面磚為日治時期引進,廣泛用在當時的公共建設上,表面凹凸設計,較不反光,其顏色多為淺綠、土黃和褐色等樸素的顏色,
 
 
而女兒牆外側還保有「臺電株式會社」的標誌殘跡。雖已經歷幾度翻新,但其外觀仍保存完整,是北市少數留下的日治時期二次變電所。
 
而女兒牆外側還保有「臺電株式會社」的標誌殘跡。雖已經歷幾度翻新,但其外觀仍保存完整,是北市少數留下的日治時期二次變電所。
  
行 20: 行 15: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nchdb.boch.gov.tw/…/advance…/monument/19850819000011 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nchdb.boch.gov.tw/…/advance…/monument/19850819000011 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greennet.taipower.com.tw/Page_Theme/58 台電綠網]
 
*[https://greennet.taipower.com.tw/Page_Theme/58 台電綠網]
 +
 +
[[Category:景點]][[Category:古蹟]]

於 2019年12月3日 (二) 17:22 的最新修訂

圖檔描述:大稻埕變電所
拍攝日期:2019-10-20
拍攝地點:大稻埕變電所
所有人:鄭宇芊
攝影者:鄭宇芊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於2019年9月9日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歷史背景[編輯]

  大稻埕變電所坐落在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上,是於1938年時就存在的變電所,負責整個大稻埕的電力輸送工作,而早在1932年此地便為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所設立的「散宿所」,日治時代的散宿所就相當於現在的服務所,散宿所中長期駐有專業的電器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的任務是保養管內配電線路、接戶線、電話線路及用電設備等。

建築特色[編輯]

  走過80個年頭,雖然變電所內加裝許多現代化設備,但其外觀仍保有日治時期的樣貌,變電所由一層樓高的控制室與一座吊揚塔組成,建築以鋼筋混凝土建成,街角採圓弧設計,外牆為淺綠色溝紋「二丁掛」面磚,溝面磚為日治時期引進,廣泛用在當時的公共建設上,表面凹凸設計,較不反光,其顏色多為淺綠、土黃和褐色等樸素的顏色, 而女兒牆外側還保有「臺電株式會社」的標誌殘跡。雖已經歷幾度翻新,但其外觀仍保存完整,是北市少數留下的日治時期二次變電所。

交通地圖[編輯]

  •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187號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編輯]